2: 佛法介紹 2/2 - CN

文章 2 維碼

Screenshot 2023-07-21 at 11.06.24.png

第四章 理解佛陀的教法

敞開心胸,接納法雨

聽聞佛法開示或研讀經典時,我們唯一要做的是維持開放的態度。通常聽到或讀到新觀點時,我們只是拿它與自己的觀念相比較,若相同就接受,並說它是正確的,反之則是錯誤的,無論是哪種情況,我們都學不到東西。若以一顆開放的心閱讀或聽聞,法雨將會滲入我們的心田中:

濛濛春雨滲透我性靈的土壤, 經年深埋於土的種子在微笑。

閱讀或聽聞時切勿用力過度,要效法大地,在下雨時,它只是敞開心胸接納雨水。讓法雨進入、滲透深埋在你心識中的種子吧!老師無法將真理交給你,真理已在你心中,你只需自我開放,敞開身、心、靈,使老師的教導滲透你了知與覺悟的種子。允許那些語詞進入你的心中,土壤與種子自然會完成接下來的工作。

教法如同指月之指

請記得:一部經典或一場佛法開示,並不等同對「法」的洞見,或是「法」本身,它只是運用語言文字與概念來呈現洞見的一種媒介。當你使用地圖前往巴黎時,一旦到達目的地,地圖就可棄而不用,開始好好地享受身在巴黎的樂趣。若將所有時間都花在手中的地圖,若陷入佛陀表達的語言文字與概念,你會錯過實相。佛陀曾多次表示:「我的教法如同指月之指,別執指為月。」

第六章 停止、平靜、休息、療癒

佛教的禪修包括兩方面——「止」(shamatha)與「觀」(vipashyana)。我們往往傾向強調「觀」(深入觀察)的重要,因為它能帶來洞見,並讓我們解脫苦與煩惱;然而,修「止」(停止)是基礎,倘若不能停止,就無法擁有洞見。

正念分明,停止習氣

我們學習 「停止」 的藝術,即停止自己的思考、習氣、失念,以及主宰自己的強烈情緒,當某種情緒如暴風雨般來襲時,我們就失去了寧靜。我們打開電視,然後又關掉它;拾起書本,然後又放下書。我們要如何才能停止這種躁動的狀態?要如何停止自己的恐懼、絕望、憤怒與貪愛?我們可憑藉正念地呼吸、步行、微笑以及深入觀察而停止下來,以求了解。當我們正念分明,並深深觸及當下此刻時,其結果總是了解、接納、愛,以及拔苦予樂的渴望。

我們需要借助正念的力量來辨識自己的習氣,並與之同在,以期能停止這毀滅的進程。有了正念,每當習氣顯現時,我們就有能力辨識出它:「嗨!我的習氣,我知道你在那裡。」若我們微笑以對,它就會失去大半的力量。正念是一股幫助我們辨識習氣,並防止它掌控自己的能量。

學習平息情緒的藝術

「止」的第二項功能是「平靜」。當我們有強烈的情緒時,自己知道此時採取行動可能會很危險,但又無足夠的力量或清晰的心智來阻止它。我們得學習吸氣、呼氣、停止活動,以及平息情緒的藝術;我們必須學得如橡樹般堅定與穩固,別被暴風雨吹得東倒西歪。佛陀曾教導許多技巧來幫助我們平靜身、心,並深入觀察。這方面的教導可總結為五個階段:

(一)辨識——若我們生氣,就說:「我知道自己內在有憤怒。」

(二)接納——當我們生氣時,不要否認它,而是接受現在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