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部,第一章 正見

正見是堅信人能轉化自身之苦

八聖道的第一個練習是正見。首先,正見是深刻了解四聖諦,亦即了解我們本身的苦(苦)、苦的生起(集)、苦可被轉化的事實(滅)以及轉化之道(道)。佛陀曾說,正見就是相信我們具有能轉化自身之苦的堅定信念與信心。舍利弗尊者補充說,所謂正見,就是了知自己因攝取四食中的何種食,而使何種事物生起。

擺脫錯誤的「想」,如實照見事物

我們的「見」(view)是以「想」(samjña,感知)為基礎。在中文裡,「想」這個字的上半部是「相」,亦即「標記」、「記號」、「現象」;而下半部是「心」或「心靈」。「想」通常都有「相」,且在許多情況下,這些相都是虛幻不實的,佛陀勸我們別受自己的「想」所愚弄,他對須菩提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佛陀也在許多場合中教導大眾,我們大部分的「想」都是錯誤的,而我們所受的苦多半來自於此。在能洞悉事物之前,錯誤的「想」會讓我們的正見無法生起,因此,我們必須一再地問自己:「我確定嗎?」

「想」總是意味著去感知某件事物。我們相信自己感知的對象是在感知的主體之外,但這種見解是錯誤的。當我們感知月亮時,月亮就是自己;當我們對朋友微笑時,朋友也是自己,因為此時朋友是我們感知的對象。

我們對快樂有特定的看法,相信唯有某些情況才能使自己快樂,但往往就是這種對快樂的看法讓我們無法快樂。我們必須深入觀察自己的「想」,才能擺脫它的束縛,那麼「想」將成為一種洞見,即道的體證。道的體證不是「想」,也不是「非想」,而是清晰的洞察,如實地照見事物。

我們與周遭那些人的快樂,取決於我們正見的深度;深入地觸及實相,亦即清楚了知當下自己身心內外發生的一切情況,那就是讓自己解脫、不因錯誤的「想」而受苦的方法。正見並非一種意識型態或思想體系,它甚至不是一種道路,而是我們透視生命實相的一種洞見,那是種活生生的洞見,讓我們充滿智慧,平靜,與愛。

修習正念的生活,展現八聖道

我們在剛開始修行時,對佛法的見解只是一種模模糊糊的概念,但概念上的知識是絕對不夠的。正見的種子或成佛的種子就在我們心中,被層層無明、悲傷、失望所遮蔽。我們必須將見解付諸修行,在聞、思與修的過程中,見解會基於自己切身經驗而變得愈來愈有智慧。當我們修習正念時,會在每個人身上看見成佛的種子,包括自己在內。這就是正見,有時也稱為「諸佛之母」(prajña paramita,般若波羅蜜),那是一股能讓我們解脫的愛與智慧的力量。修習正念的生活時,我們的正見將會展現,而內在含藏的八聖道上其他一切要素,也都得以開顯。

第二部,第二章 正思惟

當我們心中的正見穩固時,就會擁有正思惟(正確的思惟)。思惟需要以正見為基礎,若能訓練自己正思惟,正見也將會增長。思惟是我們內心的言語,正思惟讓言詞清晰而有益。思惟往往會導致行動,因此我們需要正思惟引導我們走上正業之道。

倘若我們正念地呼吸,並觸及內在和周遭具有療癒、讓人振奮的要素,將能找到平靜與充實。正念地呼吸幫助我們的心不再被過去的悲傷和未來的焦慮所占據,它讓我們接觸當前此刻的生活。我們的思想多半是不必要的,那些思緒是受限的,本身並未蘊含多少智慧。有時我們覺得自己的腦袋裡好像有部錄放音機,終日不斷運轉,我們無力關掉它,因而讓自己變得憂慮、緊張及作惡夢。修習正念時,我們才開始聽見心中的錄音帶,注意到自己的思惟是否有用。

與正思惟相關的四個練習

與正思惟相關的有以下四個練習:

(一)「你確定嗎?」 —— 假如路上有條繩子,而你把它想成一條蛇,以恐懼為基礎的思緒就會隨之而起。你的「想」錯得愈離譜,你的思惟也跟著錯得更嚴重。請在一張大紙上寫下「你確定嗎?」這幾個字,並把它掛在自己常常看得見的地方,反覆地問自己這個問題。錯誤的「想」會造成邪思惟與不必要的痛苦。

(二)「我正在做什麼?」 —— 有時我會問學生:「你正在做什麼?」目的在幫助他擺脫對過去或未來的思緒,回到當下的一刻,我問此問題是要幫助他活在當下,活在此刻。他只需微笑以對,就能展現他真正的存在了。